找到相关内容976篇,用时4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境界哲学的知识意义——《景德传灯录》中禅宗公案的比较研究

    武帝问曰:“如何是真功德?”达磨答曰:“净至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这是说在世间法中的任何有功德是一回事,真正成佛境的境界一切行止只是如其本来而已,“体自空寂”之中是不做任何多余的功德...‘佛’字,师睹之竦然。”道信的这个动作就是要让法融学习到真正入佛境界者是见一切不起分别心者,即便是写了一个“佛”字又有什么了不起,学习者没有那个境界就算是书佛、拜佛、礼佛、刺血写经都是无用,现在我写...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5664018.html
  • 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

    空,是一贯的不二的正观。能离一切  烦恼,离一切,契入超越的寂灭。  在《杂阿含六八四经》中亦说:  如来应等正觉,禅、解脱、三昧、正受,染恶清净、处  净,如实知。  真实观是依止四禅而起如实的...具有势力之定学,主要是以佛教有关禅定之理论与实践的一门专业学问:广义的禅定学,除了涵盖佛教理论之外,遍指世间一切相关于收摄心志的理论方法、技术、意志训练、科学实验……等等。当然,学术的分科与研究方法论...

    黄连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3564116.html
  • 般若神韵诗--观色悟空

    《诗集》,在《诗纪》卷三十七中也有记载。诗的开首二句便鲜明地阐述了大乘般若的空观。般若所指之“空”,不是纯粹的虚无,而是非有非无,无生无灭的妙旨,是扫一切、断言语道的真谛。但世人根机浅,难以了悟,...,借用玄学“得意忘言”的观点,说明空观的妙义真谛,只能冥契意会,难以言传,但为了传播佛义,不得不借助语言比喻,让众生澈悟真谛。一旦悟到真谛,应忘却舍弃名言而达到通脱无碍的境地,摒绝一切,摆脱一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4964133.html
  •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但离一切,是无相,但能离相,性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于一切境上不梁,名为无念,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生念。若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断即死,别处受生。学道者用心,莫不思法意,自错尚可,更劝他人迷...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第九节)  《曹溪大师传》则是如此记述的:“忍大师至夜命能入房。大师问:汝初来时答吾,岭南人佛性与和上佛性有何差别,谁教汝邪?答曰:佛性非偏,和上与能无别,乃至一切众生皆同,更...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2964295.html
  • 法轮。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转正法轮。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转正法轮。初二有上有容,...知诸法皆依于而假施设。彼诸施设亦唯是。云何相耶?谓名言。依言说相执实有者,即是遍计所执。不执言说,通达离言相,由此实证诸法圆成真实相,证实故,断除一切遍计所执。已断一切遍计所执故,于诸自、了...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5864353.html
  • 冯焕珍:说“无念为宗”

    本心或自性,此心此性非有为法,故无增减、生灭、断常、来去、内外;此心此性无相,故其如,亦无自性,故其性如,总而言之“性相如如”。无相的具体内容,六祖说“无二相诸尘劳”,  即无我、人等,实即无一切...佛性戒中。 因在六祖思想中自性即佛性异名,故六祖之自性戒实即同于佛性戒。所谓自性戒,意谓佛法的一切戒是自性本来具有之规范,这种戒无有戒相,不戒而自戒,自戒而不戒。一切之戒无非自此涌出,惟随众生根基...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72664378.html
  • 《金刚三昧经》作者辨

    绝对纯然的本一。这是由于它用般若智慧扫一切,染净之法俱在扫除之列,从而达至如来之藏,获得解脱。由此完成了对唯识的超越,直以般若通达如来藏,以真智至真净,从而别开蹊径,避免了《起信论》与唯识的纠缠不清。...《金刚三昧经》作者辨  徐文明   《金刚三昧经》始见于《出三藏记集》卷四之《新集安公凉土异经录》中,为失译经典,但现存本杂有许多后起的内容和名,显然已非宁康二年(374)以前的译本,而是后人之...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4464596.html
  • 禅是佛教吗? ——“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空”两义来讲真如,不过依《起信》的脉络,“如实空”不是就存在的意味,而是从“言说分别”的意义上予以论究的。即是说,“空”是离一切言相,如德清《起信论直解》中所解释的“离一切,名言双绝。” 因此心体并...是诸法本源,所谓“我见诸法空,变即有,不变即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这个“心”确有发生论的意义,这里的困难是,“心”可否作一实体性的读解。有学者借牟宗三对《起信论》“心真如”的解释,来说明对“心...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4864599.html
  • 佛教哲学简论

    无奈,不愿见面的人偏偏无法躲开,愿意常厮守的人又偏偏被拆散,而求不得又是一切痛苦的总括,因为所有的痛苦都是人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结果。人之所以会产生无法满足的愿望,产生种种贪欲,又是由于人自身的原因,...实相在“自”或“别”的意义上也是如此,依照大乘的解释,通过圆满的智慧可以获得最高的认识,对于一切都能完全明了,只有佛才能达到这一境界。但这里所说的...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664608.html
  • 周叔迦:佛说灌佛经疏

    难得”?就同体中,一切有情性上,本有恒沙德用,不乖违,一味清净。又复性无碍,一人一切,一切入一,交涉参入,凡圣同然,此僧宝也。同体虽具,三恶道中不能兴起观行,是故无有住持无相二种三宝;无色界五色不可...如是施时,无我、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能与一切众生平等回向无上菩提故。六、经言“无所爱惜,自致为王太子”者,是大志意。何以故?菩萨所修功德善根,施与一切众生,以无著心回向,为令彼得可爱重果报故。  ...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1764627.html